首页 > 资讯 > 宏观 > 正文

世界微资讯!金评天下|居民储蓄再创新高,如何打通消费与投资任督二脉

2023-04-14 20:44:57来源:金融投资报  

很多人现在不愿消费,有闲钱就存银行。3月份货币数据显示,居民储蓄余额再创新高,达到了280.17万亿元(本外币),同比增长12.2%。


(资料图)

去年年底时,居民存款曾引发市场关注,当时有分析称,疫情期间有钱也花不出去,所以银行存款越来越多。2021年住户存款增加19.68万亿元,2022年又增加了26万亿元,这两组数据似乎能说明一些问题。

但今年年初疫情影响基本已经淡化,住户存款还是增加了15.39万亿元,几乎赶上2021年全年的数据。仅3月份人民币存款就增加了5.71万亿元,同比多增1.22万亿元。

经济在持续复苏,为什么存款还增加这么多?难道都不消费和投资吗?不消费不投资经济又怎么增长呢?

也许这些问题不用过于担忧,居民不消费不投资,不等于国家不投资,大宗基建一笔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就相当于我们很多人的消费。

但有意思的是,存款一下涌入这么多,银行开始不堪重负,不得不降低存款利息进行疏导。

从去年开始,就有国有银行和部分股份制银行陆续调低存款利率,因为存款利率是可以浮动的,以前银行吸引存款都在基准利率上上浮,现在是将原来上浮的利率降下去一点。

最近又有很多中小银行开始下调存款利率,在连续降准之后银行本身就不缺钱,因此没必要再高息揽储。

但只是降低存款利率似乎也无法阻挡居民存款的步伐,在房地产市场资金需求降低以后,很多人拿着钱没地方投资,消费只需要保证日常需求即可,大笔闲钱只能存银行。

一方面,银行要面对不断下降的贷款利率,2022年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.17%,同比已经下降了34个基点,即便如此优质贷款项目还不多,部分地区的房贷利率已经降到4%以下。

大家可以算一算,目前同业拆借市场一年期LPR基准利率为3.65%,如果贷款利率低于4%,那银行拆借再贷款基本没什么利润了。

上述两种情况令银行十分尴尬,我国银行业同质竞争比较突出,几乎都是靠存贷差赢取利润,这块几乎占银行净利润的80%左右。

如果银行支付的存款利息过多,则资金成本上升,而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优质贷款项目减少,则利润就会下降,这个跷跷板如果向成本端不断倾斜,则银行的利润增速就会下滑。

从已经公布2022年年报的银行股来看,很多营收增长都不尽人意,大多数维持个位数增长,部分银行甚至出现负增长,而净利润水平更多依靠拨备释放,所以大家看到很多银行营收微增,但净利润还是能维持两位数增长,即便像招商银行这样的佼佼者,其营收增速也不过4%,15%的净利润增速是靠降低了30%的拨备来实现的。

高储蓄率是道难解的题,现在一下子增长了这么多,怎么分流?

一般来说,如果经济复苏给力,那么这些储蓄资金肯定会分流,一靠消费,二靠投资。

但扩大消费不是新鲜提法,这么多年一直不敢放心消费,主要是房地产占用了过多的家庭可支配资金。现在房地产市场景气度下降,又有人怀念房地产作为最大的家庭消费支出的重要性,这确实是一件很魔幻的事情。

房价持续走高大家都去买房,也确实拉动了相关产业链消费,当然现在这条路走不通了,扩大消费要用新的实招,我们现在要拥抱数字化消费时代,要尽力扩大科技含量高、拉动边际效益大的消费,如智能家电、5G应用、商务出行等。

特别是投资规模巨大的5G应用,这个市场一直处于尴尬境地,怎么有效刺激这方面的消费,让5G应用甚至6G尽快接入下一代互联网,从而产生新的大宗消费场景值得深思。

此外,投资渠道也要打通,房地产市场投资属性降低后,总要给家庭资产找一些新的投资渠道,理财产品其实不算投资,和银行存款差不多。

A股市场在全面实施注册制后,如何让二级市场有限的资金对接一级市场相对更多的筹码?能不能放开二级市场的活水,鼓励更多资金通过正规渠道流向A股市场?

既然注册制是让更多优质上市资源登陆资本市场,以资本发现价格,企业壮大后回报投资者,那么投资就应该有相对较高的风险收益,也应该欢迎储蓄资金向资本市场“搬家”。

编辑|陈雨禾 校检|袁钢 审核|姚彦如

本文为|金融投资报jrtzb028(微信号)原创文章

未经授权,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,请联系金妹儿

转载须在正文开头显著位置

注明稿件来源及作者名,违者必究

联系金妹儿
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:51120180008

标签:

相关阅读

404 Not Found

404 Not Found


nginx
404 Not Found

404 Not Found


nginx
404 Not Found

404 Not Found


nginx

相关词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