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资讯 > 宏观 > 正文

全球即时:百越族的图腾(竟是粤西北地区现存的最大古庄园?)

2022-06-28 10:39:14来源:互联网  

今天,

小编带大家走进


(相关资料图)

位于怀集大岗镇的

历史名村——扶溪村。

扶溪村:一个军营式的村庄

最早在扶溪村

一带居住的是古百越族的一支,

“扶溪”一名就是古百越人的村名。

后随着中原人南迁,

百越族人逐渐迁往他乡,

但扶溪村名却一直被沿用到现在。

现居住在扶溪村的石姓人家是明代以后迁入的“新”居民。石氏先祖原居甘肃武威郡,后随军迁福建定居,明洪武末年(1391-1398年),由福建汀州迁居至此。

石氏族人为纪念发源地,所迁之处均以“武威堂”为堂号。因而居扶溪村后建祖屋亦然,而且都以“武威绵世泽,万石振家声”古楹联为正堂堂联。2009年,扶溪村被授予“广东历史文化名村”称号。

粤西北地区现存的最大古庄园

扶溪村

的古屋武威堂

是明清时期的“兵营式”

大型民居群,始建于

明崇祯年间(1628-1644年),

占地6000多平方米。

武威堂整体呈正方形布局。主体建筑由五间堂屋构成,中轴线正对白鹤山与皇帝岭两山峰连线,主堂屋沿中轴线而建,两旁分别为四间次堂屋,左右两边分别由八套厢房相辅。整体呈“官”字形,每进堂呈“主”字形,厢房为“兵营式”建筑,门楼则为官印造型,充分体现出“文武风威”格调。室内室外画栋雕梁,设计精美。堂与堂、堂与湘房之间以门相通,以巷相连,巷里有巷,屋内有屋,环环相扣,规模宏伟。

肇庆教育学院副教授陈大同说,扶溪村武威堂是粤西北地区最大的明代古庄园。

扶溪村武威堂

整体建筑呈“三格四形”特点。

“三格”:

一曰风水格。坐西南向东北,背靠黄帝岭、白鹤山,面临大水塘,构成天地人和合之风水格。

二曰仕官格。整体布局由建筑部分与前面的大水塘组成“官”字形;每间堂屋呈“主”字构造;前门楼造型为“官印”,主堂屋天井为“印台”,后楼造型为“官帽”。

三曰文武格。以前楼和西北角碉楼为文笔,以主堂后天井为砚台,以水塘为墨池,取蘸墨挥毫之意;堂屋前面有防护围墙,布满枪眼洞,厢房为“兵营式”,并设有值守前楼,突显“文武风威”。

“四形”:

堂中堂、巷中巷、门中门、屋中屋,环环相扣,处处相通,成为堂屋构造的奇观。

扶溪村的五个门楼

扶溪村的外围是由

围墙、炮楼、门楼紧密相连而成的,

这种坚不可摧、牢不可破的建筑结构,

其目的不言而喻就是为了保护扶溪村的

村民免受山贼、野兽的侵犯。

从这种匠心独酿的建筑构造,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古人的非凡智慧。

其五个门楼分别为东、西、南、北门与前门。其中,西、南、北三个门楼大约十几米高,而东门相对略为矮小,七八米高。门楼与围墙相连,布满炮口,可以清楚察看到村外情况。在兵荒马乱的年代,这些门楼、炮楼、围墙等有效地保护了村中的安全。

据说,当年曾有一群由山贼头梁凤壁带领的山贼入侵大岗镇,周围的村落因为没有任何的防御建筑或者防御不够坚固,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,被他们洗劫一空,而扶溪村因为有着门楼、炮楼、围墙等的保护,加之扶溪村的村民团结一致保卫家园,男女老少一起抵御山贼的侵犯,所以山贼攻打了三天三夜也攻打不下扶溪村。

古百越人留下的文化足迹

扶溪村最早的居民

是古百越族的一支,尽管现在居住的

都是几百年前迁入的中原人,

但由于受源远流长的地域文化影响,

民俗文化中仍保留着不少

古百越族的文化遗存。

其中最典型的有如下几个方面:

一是标话文化。扶溪村人族中使用的是俗称“大岗标”的独特语言。“大岗标”,即大岗标话。

据有关专家考证,大岗标话就是原为古百越族某一支系所使用的、在“大岗”这一特定区域和特定族群中流传下来的一个古语种。

二是图腾文化。伴随着大岗标话的流传,一些古百越族的民俗文化也自然而然地流传了下来。如蛙图腾、盘古崇拜等等。

扶溪村的先人认为蛙是人类的祖先神,是庇佑人类繁衍生息的灵物,因此他们在建祖堂时门前专门设了一口池塘供青蛙繁衍生息,村人称这口池塘为“蛤塘”(“蛤”为青蛙的俗称)。盘古也是古百越族的图腾之一,扶溪人也很崇拜盘古,村后白鹤岭上的“盘古庙”是一个非常古老的神庙。

百越族的图腾(竟是粤西北地区现存的最大古庄园?)

标签: 百越族的图腾 竟是粤西北地区现存的最大古庄园

相关阅读

404 Not Found

404 Not Found


nginx
404 Not Found

404 Not Found


nginx
404 Not Found

404 Not Found


nginx

相关词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