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资讯 > 宏观 > 正文

焦点精选!秦惠文王王后(秦昭襄王的称霸之路)

2022-06-24 16:50:09来源:互联网  

秦惠文王王后(秦昭襄王的称霸之路)

秦武王突然离世又无儿子,谁继位国君,成为了秦国首要国事,当时秦国并没有严格执行,“嫡长子继承制”的政治传统,秦武王的弟弟们都有可能获得王位。


【资料图】



秦惠文王的后宫嫔妃们,当朝的权臣贵族们都忙乱了起来,嫔妃之中有儿子的,并自认为儿子有可能继位的,立即行动起来联络宫内外势力,开始谋划夺权,嫔妃之中没有儿子的,或有儿子但认为不可能继位的,则思考如何站队避免陷入祸端。

众大臣们也开始选择自己的立场,一种是有实力影响继位人选的,很快就成为众公子拉拢的对象,一种是没有实力的,则自己开始分析事实,力图谋取拥立新君之功。


在当时能够决定谁是最终国君,继位人选的力量当然是后宫与朝堂,其中有四个关键人物,一是秦惠文王的王后,当时已是王太后,二是秦武王的王后,三是两名众臣之首左右丞相。

惠文王后与一些大臣及秦武王的部分弟弟们,支持公子壮继位,武王后也有自己支持的对象。

两名丞相之间首先发生了内斗,右丞相樗里子在武将魏冉的支持下,排挤走了左丞相廿茂。

樗里子为了感谢魏冉的帮助,两人联合以两票对一票,再对一票的结果,强硬的扶持秦武王的异母弟稷为秦王。


此时19岁的公子稷还在燕国当质子,当公子稷被立为秦王的消息传到各国,连赵武灵王都为了与公子稷建立友好关系,连忙派大臣到燕赵边境迎接。

并与燕国使臣一起护送其回秦都咸阳继位,公子稷史称秦昭襄王。

公元305年

公子壮与拥护大臣,和别的公子们起兵反叛,全部被诛杀,惠文王后忧郁而死,秦武王后也受到牵连逃回家乡魏国,她支持的对象,史书中没有记载,估计应不是公子壮。

魏冉为什么要拥立公子稷为秦王呢?

因为魏冉是公子稷的舅舅,秦昭襄王的母亲芈八子,从楚国嫁到秦国,成为秦惠文王的妃子,秦昭襄王继位后,封母亲为宣太后,魏冉是宣太后同父异母的长弟。


当时楚国与秦国,贵族大臣之间的通婚众多,朝中很多文武大臣都是魏冉的宗族,在拥立哪位公子继位的,大是大非问题面前,魏冉当然一点都不糊涂,除了自己的亲外甥,别人当然不行。

魏冉为什么能够拥立公子稷为秦王呢?

因为魏冉有实力影响朝政,魏冉勇猛过人、臂力矫健,常与秦武王一起习武比赛,他精通兵法擅长打仗,深得武王喜爱信赖,在被武王任命为将军后,又善于结交朋党培植势力,在拥立新君的政治斗争中,他抢抓时机,帮助右丞相逼走左丞相,与右丞相形成政治联盟,共同拥立外孙为国君,随后在处理公子壮的反叛中,果断迅速彻底,这些都是自身强大实力的综合体现。


魏冉是秦昭襄王坚定的拥护者之一,一生五次担任丞相职务,权倾朝野,一直到秦昭襄王四十二年,宣太后去世,魏冉才离开秦,到封地陶邑居住终老。

秦昭襄王是秦始皇的曾祖父,在位时间56年,是秦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,秦昭襄王的卓越政治表现,与周人时战时和戎部落臣服于周天子,由游牧走向农耕定居。

周幽王烽火戏诸侯,就是申侯联合戎部落,杀周幽王于骊山。

随后戎族正式建立义渠国,国都设在今甘肃省庆阳市宁县西北五十公里处。

公元前306年

秦昭襄王继位后还没有亲政,朝中大事由宣太后与魏冉决断,此时宣太后与魏冉的政治根基还不稳定,内部有各类反对势力,外部与六国也摩擦不断。


从义渠国都至秦都咸阳,只有300公里路程

义渠时而起兵伐秦双方互有胜负,迅速妥善解决义渠的外交军事问题,是秦国当时紧急迫切的政治需要。

所有的战争背后都是拼经济财富,如果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或者足够诱惑的利益,没有几个人愿意打仗。

宣太后改变了正面征讨义渠国的策略,采用怀柔、拉拢的政策,主动向其送去财物布帛,歌姬舞女示好。

义渠王很是感激,就亲自到秦国去朝拜,刚继位的秦昭襄王,宣太后和魏冉有自己的盘算谋划。


义渠王一到咸阳,就被宣太后热情地留到秦国居住,宣太后与义渠王不仅日久生情,还共同生下了两个儿子,义渠王居秦国30年乐不思蜀,义渠国自然不与秦国为敌,并在战马、兵卒等方面提供援助。

秦国顺势把主要精力兵力,都投放在征伐六国上。

特别是公元前276年到前274年

秦军斩首敌国士兵达到20万。

黄河以东的数座城池都被秦国占领。

公元前272年

此时的秦昭襄王意气风发、踌躇满志,当在六国战场取得巨大胜利后,他决定彻底解决义渠王,久居秦国后宫的问题。

秦昭襄王刚继位时实力不强,不能与义渠国发生冲突,所以太后以身“和亲”。


这30年来秦国东征六国、南平蜀乱,义渠王多有帮助也算是政治盟友。

但是当秦国实力大,已经足够独霸称雄时,如果还需要用太后去政治联姻,换取和平这是对秦国的侮辱,更是对秦昭襄王本人自尊心的打击。

我们可以设想秦昭襄王与宣太后在决定下一步如何行动前,可能进行了多次反复,深入的沟通协商。

秦昭襄王有自己的体面和国家尊严,宣太后与义渠王30年的夫妻生活必定也有深厚感情,这时候面临的选择是残酷无情的。

一种结果是秦昭襄王放弃尊严,让宣太后与义渠王继续共同生活。

一种结果是宣太后妥协服从,与义渠王恩断义绝。

无论最终哪种结果,儿子与母亲之间都要有,一个人受到严重伤害。

史书中用寥寥几个字记录了最后的选择:“宣太后诈而杀义渠戎王于甘泉“。

秦军随后趁义渠人没有防备,又迅速发兵灭亡义渠国,将戎族融入华夏民族。

秦在义渠旧地置陇西北地、上郡等三郡。

这三郡即从今天甘肃省平凉、庆阳一带向东北一直延伸到陕西省榆林、延安,

秦国此役获地千里,构筑起了西北方向牢固的后方基地。


宣太后审时度势,当秦国力量弱小、无法多面应敌时,不惜用自身作为政治筹码,去获得外部权势支持。

秦昭襄王在羽翼未丰时,不莽撞行事不贸然出击不漏丝毫声色,只是低头发展壮大自己,当实力开始反转,彼此权势地位发生变化时,秦昭襄王与宣太后两人,都舍弃个人情感,以秦国发展的大战略为首要

用“诈”的方式,以最小的代价灭掉义渠王,并斩杀亲生儿子永除后患。


这件事情充满了无奈与残酷,这就是秦昭襄王,“忍常人所不能忍”的故事。

公元前299年

赵武灵王把王位传给儿子,自号“赵主父”,意思是拿主意、还在主事的父亲,并把全部精力用在赵国军事事务上。

赵主父认识到秦国是实力最强大的国家,赵国要想崛起与秦国必有一场决战,他制定了从赵国沿北部草原到云中,再过九原一路向南,从正北方向奇袭秦国的军事计划。

为了考证这个计划的可行性,赵主父决定亲自到沿路考察山川地形、风土人情。


公元前298年一个赵国使团,从北边云中、九原上郡一路来到了咸阳,请求面见秦王报告赵国立君之事,秦昭襄王接见赵国使团,他见到使者首领,气宇轩昂、自信从容心中暗暗敬佩。

在使者报告完赵国新君之事后,秦昭襄王问:“赵主父为什么要传位给儿子?”

使者说:“主父为培养锻炼赵王治国安邦的本领,这才传位于新王执政,当前国家大事还是由主父与赵王共同定夺”。

秦昭襄王又问:“使者一路前来认为秦国如何?”


使者说:“秦国物产富饶、繁荣昌盛,我们主父推行胡服骑射后,赵国日益国富兵强,现在跟秦国实力相比,基本旗鼓相当尽管如此,我们主父与赵王还是愿意,同贵国保持良好关系不愿再起兵戈”。

听到赵国使者言谈,不卑不亢、颇有见地,秦昭襄王很是认可这位赵国使者的才华气质。

朝拜结束使者告辞。

等到了晚上秦昭襄王突然产生疑问,这名赵国使者,言谈举止风度不凡绝非普通人臣。

但熟悉赵国人物的大臣们,都没有听说过这名使者,莫非其中有不可告人的内情。

第二天秦昭襄王再次传见赵使,得知此人已经连夜赶回国了。


秦昭襄王立即派兵追赶但最终无果后,才知道使者首领乃是赵主父假扮。

秦王昨日与他会见完后,赵主父认为自己可能被秦王识破,担心有变所以连夜潜逃。

秦昭襄王见微知著、察人识人的本领由此可见一斑,他从一次普通的外事活动中,观察一名使者的言行举止,便能找出蹊跷,觉察出其中有特殊情况,其敏锐洞察力非常人可比。

这件事情的背后是秦昭襄王,心思细密、善于观察、勤于思考,善于察人未察、知人未知,这也是他取得卓越成就,善于驾驭复杂局面的优秀素质。


在古代战争中,国君亲自到战场一线,是风险极大的事情。

一是战场瞬息万变,国君有极大的安全风险。


二是如果战败,国君可能威望扫地。

三是国君参战,代表朝中已经无人可派,这是灭自己威风的事情。

所以历朝历代,除了开国皇帝纵横疆场外,极少有国君亲临一线战场的。

长平之战中秦军与赵军两军,对垒已经两年,赵王为了加快战争步伐,决定亲赴战场督战。

周围大臣连忙劝阻,讲安全、讲国威等理由。

赵王于是作罢,只是安排官员做好督战和物资供给。

秦昭襄王在战事双方进入胶着状态后,他精心筹划秘密替换秦军指挥将领。

动员全国15岁以上,男子奔赴长平战场。

安排河东郡百姓,全部参与到物资配送中。

并设法围堵破坏赵军粮草供给路线。


当战事进入最后决战时刻,他不顾别人阻拦立即亲赴战场,靠前指挥亲自调度。

他深入到战场一线劳军指挥,鼓舞士气集中全部资源孤注一掷,誓夺此战胜利。

秦昭襄王在关键时刻,根本不在乎个人安危和声誉,倾全国之力决战决胜,最终长平之战赵军大败,四十万降兵被秦军坑杀。

这是其性格中勇毅担当的一面


标签: 秦惠文王王后 秦昭襄王的称霸之路

相关阅读

404 Not Found

404 Not Found


nginx
404 Not Found

404 Not Found


nginx
404 Not Found

404 Not Found


nginx

相关词

推荐阅读